碳酸锂期货最新走势分析
在这轮提涨过程中,因没有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预期,因此,昨日下游的电池、组件厂家就普遍认为,下游电池用锂资源供应紧张,而昨日为了控制锂价的上涨,下游厂商的电池厂纷纷加大了对上游的采购,出现了采购原料的小幅度提高。
事实上,碳酸锂期货涨幅并非是国内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昨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SS2201期货主力合约涨幅为0.78%,盘中最高涨至21780元/吨,最低探至21173元/吨,较昨日收盘上涨74元/吨,涨幅为1.22%。
消息面上,据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6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1.3%,1-6月累计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3%和5.6%,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和5%,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2.6%。
据SHMNData公布的数据,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5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分别下降6.1%和12.4%,降幅分别是7.4%和5.4%,同比分别增长5.6%和7.3%。
谈及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成本上涨的原因,中信期货研究部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近期全球主要产油国仍维持了继续增产的态度,国际原油供需错配,进一步推升了正极材料和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成本,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依旧旺盛;另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未来美债实际利率水平将逐渐降低,负极材料成本将进一步上升,从而对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构成利好。
此外,中信期货认为,上游成本端,动力电池成本、纯电动汽车生产成本、电解液成本等因素制约了负极材料的需求。综合来看,负极材料成本的下降成为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主要原料之一,成本端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影响正极材料的需求,促使负极材料的成本下降。
方正中期期货则指出,目前全球负极材料处于低位区间,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石墨、钴、铝等,虽然有部分正极材料因为价格较低而成本有所下降,但有一部分已经到达相对底部,且原材料成本将向下游轧制。随着负极材料成本进一步下降,负极材料的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短期来看,成本端下行可期。据中汽协公布数据,6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1.4万辆和44.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1%和15.3%,降幅分别为9%和16%,同比分别下降21.3%和21.5%,降幅比5月分别收窄3.2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
需要强调的是,近期负极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以及负极材料价格上涨是制约正极材料成本下降的原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负极材料的负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隔膜负极材料由于受到成本的影响小幅下降,自2021年5月起涨价的概率也在增加。
从下游传导角度来看,与碳中和、碳达峰相比,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价格由上游向下游传导的过程较快,价格传导较为顺畅。但目前下游仍存在一定的产业链成本压力,且下游负极材料、隔膜、电池等企业已经有所提前进入亏损状态,电池企业未来仍面临较高的负极材料成本,因此负极材料企业的利润空间大概率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潘向东指出,负极材料产品近期从纯度提升到了冰柜负极,负极材料产业链更加完善,生产成本低廉,目前三元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行业正极材料价格已提前反应了成本端下行压力,产业链的利润格局改善确定性较高。
碳酸锂期货价格走势图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