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展望
展望2022年,中国期货市场展望如下:
2021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有限,供需两端冲击有限,国内经济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平稳,资本市场景气度提升。
全球疫情冲击与稳增长政策并存,资本市场继续磨底。2021年受全球复苏影响,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明显企稳,机构投资者配置热情继续提升。
全球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体现为在不同阶段的对冲政策。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疫情的复杂化,多地酝酿了不同程度的应对措施。大宗商品市场出现结构性行情,金融属性表现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恢复。对于金融市场投资者而言,全球疫情压力在2022年有望迎来拐点,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场内品种有望继续分化。
2022年期货市场展望:世界经济复苏,大宗商品需求走强,国际化程度有望提高
市场分析: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给格局下,国内期货市场面临供需的不平衡,全年波动幅度在4%左右。
在供给侧改革、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国内商品市场的供给量下降,现货和期货市场有望持续“突围”,推动全市场的逐步修复。
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面临国际化和规模化的红利,期货市场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各市场主体对风险的认识的不断提升,期货市场对专业投资者的要求有望提高。全球商品进入长期增长期,2022年宏观经济将进一步向好,但各经济体“抢出口”、全球流动性充裕,因此对市场的影响偏正面。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同步改善,全球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同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大幅提升,全球主要商品市场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步增长,未来两年国内外商品市场将有较好的发展机会。
具体到产业链品种,以黑色金属期货品种、油脂油料品种和农产品品种为主,黑色金属期货品种、玉米期货、动力煤期货、纯碱期货和焦炭期货的活跃度,也将长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专业投资者的参与度。作为全球定价基准的动力煤期货,目前上市交易的动力煤期货和棉花期货,是最受全球关注的期货品种。
根据目前已经运行完成的期货、期权合约,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最大回撤均符合合约设计方案,满足了更多的投资者。
总结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总结2022年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将实现全年经济增速5%左右的目标。考虑到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恢复,黑色金属期货及相关产业链品种及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速或将逐步回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 王嘉昕
中国期货大趋势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