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分析师喊单

期货分析师喊单

北京某期货公司大宗商品分析师臧铁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多地疫情反复,钢铁、建材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国内经济处于高位运行的压力,大宗商品需求的恢复和反弹态势受到较大考验。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的韧性较强,呈现出“内卷”特征,供需矛盾持续加剧。二是美联储加快收紧流动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国内流动性充裕,预计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依然会表现坚挺。三是原油价格的韧性较强,处于长期上升趋势,中国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稳定。四是疫情防控、供需缺口和库存重建等问题制约了大宗商品的上涨空间。
臧铁伟表示,当前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部分相关产业链的企业面临的价格上涨压力有一定关系。在此背景下,市场担心大宗商品价格和资金压力,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有较高的预期。
“此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与PPI有比较强的相关性,但总体上PPI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出现背离,通胀上行对大宗商品价格有压制。但通胀上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制约在短期内会有所减弱。”上海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如是说。
臧铁伟介绍,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端的复苏,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对下游行业的生产及需求造成抑制,因此抑制了需求端的反弹。
记者查阅了大宗商品相关行业数据,也发现一些行业的企业在经历了年初的高基数后,正在逐步的调整。
中粮中粮集团副总经理王骏表示,今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由于外部因素,如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等,还有受国际局势影响。但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的反弹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中国,需求回升主要是得益于疫情影响。
“此前在我国外贸进出口大循环、发展新引擎等方面,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复苏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去年疫情中复苏,市场也逐步向中国转移。”王骏补充说。
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他认为,国内消费恢复和企业复工复产仍面临一定的阻碍,还需进一步观察。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扩散,部分国家的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疫情依然严峻,但我国目前已经提前启动“封城”措施,同时,部分地区“封国”举措的实施也会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王骏说。
“价格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17亿吨,同比下降4.8%,累计进口原煤8亿吨,同比下降5.6%,全国日均产量1068万吨,同比下降5.6%。”王骏表示,煤炭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首先,生产稳定、库存下降,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力支撑了煤炭企业“保供稳价”;其次,进口煤保障政策还在继续推进,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扩大出口,在某些环节出现扰动和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最后,原煤供应水平持续下降,本轮煤炭价格上涨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
数据显示,4月上旬,电力企业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同比下降13.1%,1-4月发电量累计同比下降13.7%,累计同比下降18.8%,累计同比下降14.2%,煤炭企业面临着利润大幅下降的窘境。
“电煤供应收紧,价格下跌是必然。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